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浅析突发性聋发病机制

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72 小时内突然发生、原因未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临床症状不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还常伴有耳鸣、耳闷、眩晕、听觉过敏等不适感觉,甚

0 引言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72 小时内突然发生、原因未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临床症状不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还常伴有耳鸣、耳闷、眩晕、听觉过敏等不适感觉,甚至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社交质量。突聋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病毒感染[1]、循环障碍[2]、膜迷路积水[3]以及毛细胞损伤等为目前较公认的发病机制。中医思维强调整体论治,突聋虽表现为耳朵局部病变,但总不离人体阴阳之变化。清代医家黄元御倡导“一气周流”理论,认为“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土脾胃之气是人体阴阳升降、脏腑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枢轴[4],中气为轴,斡旋四象之气,一气周流而百病不生;中气斡旋失司,周身气机运行受阻,病气由生。本文试从“一气周流”理论阐释气血精液亏损、外邪、气郁、实火、痰饮、瘀血在突聋发病的重要作用,以便指导临床辨证诊治。

1 “一气周流”理论与“耳闻五声”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1.1 “一气周流”的基本内涵

古代中医哲学的气一元论认为气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动力。《四圣心源·天人解》[5]详细论述了

一气浮沉为阴阳,阴阳升降为四象的气机运行模式。气含阴阳,清者浮升为阳,浊者沉降为阴。中土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土上行,阳升于左为肝,升于上为心;胃土下行,阴降于右为肺,降于下为肾。气由中土出发,升则为木、火,降则为金、水,中土斡旋不已,四象升降不息,以维持全身一气周流,故可将黄元御《四圣心源》的主要思想概括为“中土斡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4]。

1.2 “耳闻五声”生理功能

《四圣心源》[5]提出“耳闻五声”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声传入”,二是“耳窍空灵”。耳为清阳之门户,己土上行,清气左旋,阴升而化阳,故清阳位于上而走空窍,此为“有声传入”也。耳为冲虚之官,戊土下行,浊气右旋,阳降而化阴,故浊阴沉降耳窍空虚,遂言“声不传于崇山,而独振于空谷者,以其虚也。”

2 “一气周流”理论与“耳无所闻”病理机制的联系

《四圣心源·耳病根源》[5]阐释了突聋发病总病机:“脾陷胃逆,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虚灵障蔽,重听不闻。”脾胃为中焦气机之枢纽,脾胃运转不利则金木升降不行、水火不能相济,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而依据患者的临床证候特点,可将突聋发病概括为虚实两端:虚者多为脾、肾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实者多责之外邪、气郁、实火、痰饮、瘀血等实邪蒙蔽清窍。

2.1 中焦失运,生化乏源-气血亏虚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圣心源·中气》[5]曰:“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胃司受纳,脾主运化,纳运相得,化生精气;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降相因,精微布散。《灵枢·邪气脏府病形》[6]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经脉气血上行濡养耳窍则能听;若不得濡养,则耳不闻。若因饮食所伤,情志不遂,寒温不适,劳逸失度,素禀脾胃虚弱导致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调,则五脏之精气皆为失所,耳窍失聪也。

2.2 心肾不交,坎离失济-肾精亏损

脾胃运化饮食物化生水谷精微,散布五脏六腑,其中部分下输肾脏以资先天之精。《证治准绳·杂病》[7]引《保命集》云:“夫耳者,以窍言之水也。”《诸病源候论·耳病诸候》[8]曰:“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于耳。”耳者肾之窍,肾中精气充足则耳窍通灵,可闻五音。纵观中土四象:心属阳主火居于上,肾属阴主水位于下,心火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从而保持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又言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疡医大全·耳聋门主论》[9]云:“肾治内之阴,心治外之阳,清净精明之气,上走空窍,而听斯聪矣。”若中气不运,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阴阳不和,皆令暴聋。

2.3 中虚外感,风邪乘之-外邪侵袭

湿困中阳或饮食不消,阻滞中焦气机运行,胃土不降则肺金不降,此时肺卫不能顾护肌表,外感风邪,肺气郁遏于皮毛,导致周身气机流动不畅;肺之络会耳中,气不上达,耳窍不通,则为突聋。《四圣心源·阴阳变化》[5]云:“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浊气右转,降而化水。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浊气下降,辛金而化癸水;中焦气机不健,肺气壅滞,金不能生水,肾精亏损,风邪亦乘之。即《圣济总录·风聋》[10]所云:“本于足少阴经虚,风邪乘之,令气脉不通,风邪内鼓……甚者聋闭不通。”又可见《医学纲目·耳聋》[11]所述:“若劳伤气血,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而精脱者,则耳聋也。”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ykzz.cn/qikandaodu/2021/0511/514.html



上一篇:连花清瘟胶囊对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情志论治在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中医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投稿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