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阎莉运用眼病特效组方治疗眼科慢性病临证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阎莉教授(以下简称“阎老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曾应邀赴欧洲、泰国等国家从事针灸临床、教学10余年。师承芒针大师沈金山先

阎莉教授(以下简称“阎老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曾应邀赴欧洲、泰国等国家从事针灸临床、教学10余年。师承芒针大师沈金山先生,对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经验丰富。阎老师认为,眼疾的发生多与脑神失用、脏腑失调、经络壅滞有关,故通过针刺“眼病特效组方”,能起到治脑调神、平衡脏腑、疏经通络之功用,终可令目得明、睑受用。故本文将阎老师的“眼病特效组方”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眼病特效组方

组方取穴选上睛明(患侧)、上明(患侧)、球后(患侧)、承泣(患侧)、风池(双侧)。上睛明[1],目内眦角上方0.2寸处;上明[2],眼眶上缘下方之眶壁中点;球后[1],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承泣[3],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风池[3],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嘱患者正坐闭目,穴位均常规消毒。眼周腧穴选用0.20 mm×25 mm一次性毫针。上睛明,进针时医者押手[4]轻轻固定眼球,刺手夹持针身,使针身垂直刺入眶缘和眼球之间的最大间隙处,缓慢进针0.5~1寸,当针刺达到相应深度后,刺手拇、示指做小幅度(捻转角度约90°)、低频率(60~90次/min)的捻转手法,操作时间为30 s,患者会出现眼球麻木,眼睛酸胀的感觉,并向前头部放射;上明,进针时医者刺手在上眼眶眶壁与眼球之间的缝隙中找准穴位,使针尖朝向眶尖方向,运用指力快速刺入皮肤后再缓慢进针0.5~1寸,以眼球和前头部的酸、麻、胀或沉重感为度;球后,进针时押手将眼球推向上方,刺手拇、示指持针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的间隙最大处由外下向内上朝视神经孔方向缓慢直刺0.5~1寸,以眼底部酸胀或有眼球突出感为度;承泣,进针时医者押手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寸,以眼球湿润或眼区酸胀感为度;风池,选用0.25 mm×45 mm一次性毫针,针尖朝向同侧眼窝方向刺入1.2~1.5寸,施捻转补法1 min,以针感从局部扩散至同侧头顶、颞部或前额眼眶部为度。留针20~30 min,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图1)。

2 注意事项

图1 眼区腧穴示意图、风池穴选穴及手法操作示意图。1A眼区腧穴示意图;1B风池穴选穴及手法操作示意图

《素问·刺禁论》[5]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眼区有丰富的血管和密集的神经丛,且眼周静脉无静脉瓣,可以通过眼静脉眶上静脉跟筛窦相通,故操作不当可引起颅内感染,严重者造成生命危险[2]。针刺不慎还会导致刺伤眼球等严重不良事件[6]。故对于眼区的针刺,从进针、行针、出针以及针刺后眼部血肿处理等4个方面给出了建议:(1)进针时,医者应集中意念,运针入穴的过程中要保持指力均匀,速度徐缓一致,针身不偏不倚,若进针过程中遇到抵触感或患者出现疼痛时,应稍退针尖而后换方向刺入,不可强行针刺,以防损伤血管、眼球等组织。阎老师特别强调,针刺上睛明、上明、承泣时不要紧贴上下眶缘进针,应寻找眶缘与眼球之间的最大间隙处入针,可减少出血风险。(2)行针时,只做轻轻捻转,禁施提插手法。行针后,若患者仍未得气,则医者可稍作留针候气,再行小幅度捻转,多可得气,不可一味寻求针感而过度捻转提插。(3)出针时,速度要先慢后快,先缓慢顺势出针,待针尖抵达皮下时,稍作停顿,迅速提出。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1~2 min,防止眼部出血。研究[7]显示,眼部腧穴出针时,过慢过快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故这种分段出针法可很大程度降低眼部出血风险。(4)出针后眼部出血,可根据出血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采取不同的措施。轻者仅为针眼处少量出血,消毒干棉球按压3~5 min后可止血,一般不会出现眼部青紫;中度者为去针后出血量较多,眼睑部感觉不适,按压止血后可出现大片青紫瘀斑,“令人目乌色”,一般7 d左右才能消退。重度者,起针后局部肿胀明显,青紫面积大且影响眼睑功能,一般15~30 d才能消退。中重度血肿者,嘱患者不必惊慌,可先做冷敷,24 h后热敷,可加速瘀血的吸收消散[8]。

阎老师认为去针后偶尔的眼部出血是难以避免的,虽然会导致“血灌黑睛”,但却可以发挥“菀陈则除之”的功效,使针刺效果更佳。但针刺前亦须与患者说明且充分了解患者既往史,对于有凝血困难或长期服用活血药物的患者应避免眼区针刺。同时强调医者应熟悉眼部腧穴的解剖结构,并拥有一定的针刺经验,方可胜任眼区的针刺。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ykzz.cn/qikandaodu/2021/0223/381.html



上一篇:某中医医院与同等建设规模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
下一篇:模式在中医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投稿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