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试论上鱼际脉在眼科诊治中的指导作用(3)

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诊(2019年7月10日):诉双眼畏光、头眼胀痛症状仍存,但较前改善,心情明显舒畅,余症消失。舌淡苔白厚,脉上鱼际,三部脉濡缓。乃清阳不升,浊

二诊(2019年7月10日):诉双眼畏光、头眼胀痛症状仍存,但较前改善,心情明显舒畅,余症消失。舌淡苔白厚,脉上鱼际,三部脉濡缓。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证。调整处方,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7付,用法同前。

三诊(2019年7月17日):诉眼部症状基本消失,情绪稳定,头闷不痛,口微干,晨起口苦,不喜饮水。舌淡苔薄白,脉轻上鱼际,三部脉濡缓。乃寒热错杂,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证。予半夏泻心汤合四君子汤加减以善后,重加川芎30 g,7付,用法同前。

按语:《素问·三部九候论》[1]载“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歧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景岳全书·脉神章·独论》[9]云:“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有脏气之独,有脉体之独也。部位之独者,谓诸部无恙,唯此稍乖,乖处藏奸,此其独也。”临床时若能发现疾病中所表现出的某种特殊的脉象变化,即“独异脉”[6],对于病证诊断是极为有益的。刘绍武[3]认为,头颅、胸腔、腹腔是人体重要脏器的“集聚地”,也是神经丛分段支配的“疏散地”,气血运行障碍往往集中表现在这些部位,形成临床上最常见的诸多“综合征”,是整体性气血病变的主要表现形式,病变见于寸口则形成“溢”“聚”“紊”“覆”四脉,脉在病在,脉去病消。其中,溢脉证,即“上鱼际脉”为亢奋型综合征,主证为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晕脑胀、目花耳鸣等,患者多性格刚强、脾气急躁、长期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久之血管收缩,表现为在寸口脉上,脉管向上移位,形成上鱼际脉。

诸多眼科症状无严格的西医病名诊断,医生不应拘束于病名诊断而失去辨证论治的方向。刘绍武自拟“调神平亢汤”,适用于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其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去煅龙骨,以紫苏子代半夏,川椒代生姜,再加生石膏、桂枝、大黄、车前子,全方寒热并用,升降并举,收散兼施、补泻共济。本案患者虽然有典型的上鱼际脉和亢奋的表现(烘热汗出、入睡难、梦多、口苦,平素性格压抑,情绪不稳定),但有明显的中焦寒湿症状(不喜饮水,腹胀纳差,不能食凉,关脉结聚,舌淡苔白厚腻),而无明显阳明热证,故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以和解少阳,温补中焦,化湿和胃。

三诊患者情绪状态良好,以上焦有热,中焦有寒,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为主要病机,故改为半夏泻心汤和四君子汤加减以善后。法随证立,方随法出。《素问·六微旨大论》[1]曰:“出入费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中焦如沤”“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所谓中焦斡旋的作用,即脾胃升降出入功能对全身上下内外气机的重要调节作用。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10]中道:“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戊己升降,全凭中气,中气一败,则己土不升而清阳下陷,戊土不降而浊气上逆。”本案中,浊阴不降是形成上鱼际脉的主要原因,故升清降浊是后期的主要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张锡纯[8]认为川芎“能引脏腑之氢(清)气上达脑部,自能排挤重浊之气下降”。故笔者在三诊方中重用川芎,以川芎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恢复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

口苦在眼科患者中较为常见。患者乃中焦升降失职,胆经不降,相火炎上而作苦,此为“阴火”[11],见上焦之火,当顾忌中焦之寒,不能单纯清肝泻火。正如《四圣心源》[10]载:“手之清阳,足之浊阴,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胆)之不降。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胃)之不降”“眼病疼痛,悉由浊气逆冲。浊阴逆冲,遏逼清气,清气升发,而浊气遏之,二气壅迫,两相击撞,是以作疼。”“其疼痛而赤热者,甲木逆而相火旺,其疼痛而不赤热者,甲木逆而相火虚也。”

案例三 患者平某,女,59岁。因“双眼复视、头痛3 d”于2018年9月12日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眼复视伴左侧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力下降。既往糖尿病病史10余年,现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尚可;高血压病5年,口服尼莫地平片,血压控制尚可。10年前行子宫及双侧卵巢切除术。5年前患病毒性肝炎,已治愈。5年前患慢性胃炎,现症状稳定。专科检查:双眼视力0.6,眼压Tn。双眼前节(-),视网膜散在微血管瘤。左眼外转不到位,暴露颞侧巩膜水平距离约10 mm,余方向运动到位,右眼转动自如。辅助检查:头颅MRI示散在腔隙性脑梗病灶。体温正常,血压、血糖轻度升高。现双眼复视,前、颞、后部头胀痛,头闷目眩,精神尚可,面色黧黑,自觉躯干及上肢发热,但扪之不热,腹内畏寒,膝关节以下冷甚,纳可,不能食凉,头及手心微汗出,恶风,口苦口干,但不欲饮,心烦不安,神疲乏力,眠差、但欲寐。舌暗红苔薄白,舌下血管轻度迂曲扩张,双脉上鱼际,寸关尺三部紧实有力,数而近疾,按之愈坚,尺部重按不绝。西医诊断:左眼外展神经麻痹。中医诊断:左眼风牵偏视(上热下寒,虚阳上越)。治以潜敛浮阳。方药:大回阳饮合潜阳丹加减。处方:制附子先煎15 g、炮姜10 g、肉桂粉冲服3 g、炙甘草10 g、砂仁后下10 g、白蔻仁后下10 g、山萸肉15 g、五味子6 g、生龟甲打碎先煎10 g、生龙骨先煎15 g、生牡蛎先煎15 g、天麻20 g、生鸡内金15 g、大枣擘4枚,10付,水煎,每日1付,分2次饭前温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ykzz.cn/qikandaodu/2021/0226/390.html



上一篇:膏方调理可养眼
下一篇:眼科临床应用药对经验探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投稿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